首页 > 行业经验 > 16万新车税费要交多少(车辆购置税计算公式)

16万新车税费要交多少(车辆购置税计算公式)

时间:2022-11-22

买车要缴纳各种各样的税,购置税就是其中一种,那新车购置税怎么算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新车购置税计算方法。

16万新车税费要交多少(车辆购置税计算公式)

新车购置税怎么算

车辆购置税应纳税额=计税价格×10%(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7.5%)。计税价格根据不同情况,按照下列情况确定:

1)纳税人购买自用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为纳税人购买应税车辆而支付给销售者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税款。也就是说按您取得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上开具的价费合计金额除以(1+17%)作为计税依据,乘以10%(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率按7.5%计算)即为应缴纳的车购税。

比如,消费者购买一辆10万元的国产车(1.6升以上),去掉增值税部分后按10%纳税。计算公式是100000÷1.17×0.1=8547元。

2010年12月28日下午消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通知,自2011年1月1日起,将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统一按10%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此前购置税率为7.5%

(2)纳税人进口自用车辆的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计算公式为:

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纳税人自产、受赠、获奖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车辆,计税依据由车购办参照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应税车辆最低计税价格核定。

购买自用或者进口自用车辆,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价格低于同类型应税车辆的最低计税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计税依据为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应税车辆最低计税价格。

最低计税价格是指国家税务总局依据车辆生产企业提供的车辆价格信息并参照市场平均交易价格核定的车辆购置税计税价格。

申报的计税价格低于同类型应税车辆的最低计税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是指纳税人申报的车辆计税价格低于出厂价格或进口自用车辆的计税价格。

(4)按特殊情况确定的计税依据

对于进口旧车、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受损的车辆、库存超过三年的车辆、行驶8万公里以上的试验车辆、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车辆,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提供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或有效凭证注明的价格确定计税价格。

上面介绍了新车购置税怎么算的相关内容,下面一起来看看新车购置税办理流程。

一、确定纳税申报时间。纳税购买自用应税车辆的,应当自购买之日起60日内申报纳税;进口自用应税车辆的,应当自进口之日起60日内申报税;自产、受赠、获奖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应税车辆的,应当自取得之日起60日内申报纳税。申报纳税期限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期满的次日为申报期限的最后一日,在申报纳税期限内有连续3日以上法定休假日的,按休假日天数顺延。

二、填报《车辆置税纳税申报表》

纳税人到指定办税服务大厅车辆购置税申报窗口请购或到国税局网站下载、打印《车辆置税纳税申报表》,依填报说明,填写一式两份纸质报表或在税务局网站上直接填写申报表。

三、办理纳税申报

纳税填写好《车辆置税纳税申报表》和相关资料到办税服务厅纳税窗口进行纳税申报,或采用网络远程预申报的方式,即通过国税网站填写《车辆置税纳税申报表》网络远程预申报,再到办税服务厅纳税窗口进行纳税申报。

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纳税窗口进行纳税申报须持相关资料包括:

(一)车主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1、内地居民,提供内地《居民身份证》(含居住、暂住证明)或《居民户口簿》或军人(含武警)身份证明;

2、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居民,提供入境的身份证明和居留证明

3、外国人,提供入境的身份证明和居留证明

4、组织机构,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二)车辆价格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1、境内购置的车辆,提供《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发票联和报税联)或有效凭证

2、进口自用的车辆,提供《海关关税专用缴款书》、《海关代征消费税专用缴款书》或海关《征免税证明》

(三)车辆合格证明及复印件

1、国产车辆,提供整车出厂合格证明

2、进口车辆,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货物进口证明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车辆进(出)境领(销)牌照通知书》或《没收走私汽车、摩托车证明书》

(四)进口旧车、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受损的车辆、库存超过3年的车辆、行驶8万公里以上的试验车辆、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车辆,凡纳税人能出具有效证明的,计税依据为其提供的统一发票或有效凭证注明的价格。

四、缴纳税款

申报同时,纳税人按税务机关核准的税款进行缴纳。如纳税人提供的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无违章问题,税务机关确认税款缴纳后予以办结。核发《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在完税证明征税栏加盖车辆购置税征税专用章。

以上就是关于新车购置税怎么算以及新车购置税计算方法的全部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有相关知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不作为实际操作的法定依据。如有问题或相关需要,请咨询正穗财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与小编联系,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如情况属实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如您有优秀作品,也欢迎联系小编在我们网站投稿!https://www.f12366.com/ 联系方式: zhengsui888@163.com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3 广州正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43017号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400-600-5982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