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成本对应的是边际收益,边际收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互联网的边际收益可以理解为自然的用户增量或者复购,由于变动成本概念类似边际成本,互联网的边际成本接近零,再加上轻资产运营,互联网模式可谓一本万利,因此也成为近20多年来商业发展的焦点,纯粹基于互联网的游戏、搜索、内容、社交产品毛利率都在70%以上。
百度搜索日进斗金,腾讯坐拥游戏半壁江山,毛利率巨高,又达成了一家通吃的网络效应,bat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就是典型的躺赚模式,反观产业端各个行业的链条巨长,各个环节都需要管控,需要耗费极大的耐心去攻克痛点,如果不是因为流量枯竭,互联网公司对此可能避之唯恐不及。
过惯了舒服日子,百度在移动端就掉队了;腾讯运气成分也很高,如果没有微信,就是另一个百度;bat中也只有阿里对产业端的布局较深,一直都维持着稳定的发展节奏。如今百度已掉队,腾讯一方面高喊tob,另一方面还在和字节跳动缠斗;阿里在产业端早已多点开花,电商和支付占比遥遥领先,口碑缠斗美团,菜鸟网络和京东物流、顺丰三足鼎立,阿里云+钉钉的云计算模式占比遥遥领先,其他还有诸如盒马、天猫精灵、平头哥芯片等新零售和iot明星项目。
边际收益=固定成本就意味盈亏平衡,这种情况也会直接体现在现金流,净现金维持微笑曲线,早期的获客成本较高,之后品牌带动获客成本下降,如果代表边际收益的自然流量成为主导,此消彼长下每月营收增长同时成本得到控制,因此看起来虽然前期亏损严重,未来也许具备盈利机会。
烧钱凶猛的瑞幸咖啡,一方面通过奶茶店方式卖咖啡,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补贴方式抢市场,根据cmo杨飞的流量池思维,所谓存量找增量,高频带高频,通过烧钱获取足够多的种子用户也称作基础流量,然后为基础流量设计分享规则,通过分享裂变寻找更多代表边际收益的自然流量,自然流量未来可能随着网络效应滚雪球一般成为品牌流量池,这时候利润就会最大化。
当前经济已经在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重资产企业由于销量萎缩已经出现了倒闭潮,包括万达都已经瘦身了,汽车、家电、家具、零售等各行各业都在不同程度的经历寒冬,无印良品精致美学的品牌形象已经坍塌;家乐福卖身苏宁,沃尔玛频频关店、麦德龙多次传言被收购......
蔚来、瑞幸咖啡式的轻资产运营,也许可以为产业和互联网融合提供一些参考,通过瘦身方式度过寒冬,不过瑞幸咖啡和造车新势力也依旧处于巨亏状态,并未证明网络效应在产业端的可行性,因此也仅仅只是参考。